当前位置:pg麻将胡了模拟器-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 青岛市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 政策法规

青岛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3-pg麻将胡了模拟器

来源:  时间: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7日

 

青岛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水上运动产业是以海洋、江河、湖泊为载体,以竞技、休闲、娱乐、探险、旅游为主要形式,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帆船(板)、赛艇、皮划艇、桨板、摩托艇、滑水、潜水(蹼泳)、极限(冲浪、漂流)等项目。为推动我市水上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水上运动消费需要,依据国家《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山东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青岛市游艇码头专项规划(2005-2050)》《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2013-2030)》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3—2027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通过举办水上运动赛事、完善管理服务制度和打造水上运动品牌,推动水上运动产业蓬勃发展。

1.业态体系初步形成。水上健身休闲、赛事表演、教育培训、旅游体验、设施建设与运营、装备制造等产业门类逐渐扩充,初步形成了以专业、业余、商业赛事为驱动,水上运动俱乐部为支撑,水上运动用品制造、销售和运动项目培训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帆船产业发展尤为突出,我市连续举办8届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和4届世界杯帆船赛等国际顶级赛事;国际游艇俱乐部被命名为中国第一处游艇(帆船)产业发展基地;打造“乘帆品海”时尚体育旅游品牌,荣获“优秀帆船城市奖”;30余家国际知名品牌船艇制造企业落户我市,生产的帆船远销欧美。

2.赛事引领不断强化。坚持引进国际知名赛事与创办自主品牌赛事相结合,初步形成以帆船赛事为主导,其他水上运动赛事为补充,具有青岛特色的水上运动赛事模式。相继举办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世界杯帆船赛、世界桨板锦标赛、青岛国际帆船赛等国际知名赛事。创办青岛国际op帆船营暨帆船赛、“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中国帆船城市超级联赛等自主品牌赛事。成功举办“青岛杯”时尚体育联赛冲浪公开赛、中国桨板俱乐部联赛、全国风筝板锦标赛、全国青年风筝板锦标赛、十四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五届全国游泳冠军赛。

3.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体育船艇登记管理、市场管理、从业规范和消费者人身安全保障等相关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规范帆船水上摩托艇海上旅游,制定实施《青岛市帆船水上摩托艇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海洋潜水项目管理与服务相关制度,修订游泳场所服务规范,推动成立海上运动联盟。推广“帆船运动进校园”“欢迎来航海”活动,建立了114所帆船特色学校,32所帆船特色示范学校,截至2022年底累计培训3.9万余名青少年,63万人次参与帆船体验。

4.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水上运动与互联网、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日益融合。青岛奥帆中心成为集帆船运动、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滨海旅游休闲示范区,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品牌节庆”“中国首批文旅融合十大节庆品牌”,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我市位列2021年体育旅游热门境内城市排行榜第三名;奥帆中心、“魅力青岛、扬帆起航—水陆环岛户外体验线路”等多次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

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帆船码头、下水点、市皮划赛艇训练中心规划建设不断推进,已在崂山青山湾、仰口、胶州少海湿地建成帆船下水点3处;建成游艇帆船码头5处,其中在市南区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银海大世界、西海岸东方影都建成大型游艇帆船码头3处;在上合示范区如意湖游艇会、西海岸新区唐岛湾建成小型帆船码头2处。

(二)面临形势

全球水上运动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体育消费将出现爆发性增长,各种体育消费业态也随之涌现,水上运动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者对健康、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全球水上运动相关的消费市场快速增长,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迅猛。特别在发达国家,水上运动已成为大众休闲体育发展的高端形式,受众群体广泛,水上户外运动用品市场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水上运动职业竞技赛事水平高、系列多,水上运动与生态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融合发展形成众多产业,目前已进入发展较为成熟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体育工作,多次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741美元,人民群众健康、娱乐、休闲需求的快速提升,水上运动逐渐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2016年体育总局等九部门发布《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以来,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条件日益完备,政策层面,国家不断加强在规划引领、税费优惠、资金支持、项目用地等方面支持力度;市场层面,沙滩、滑板、帆船、游泳等水上运动的参与人数日益增加,水上运动装备的销量快速增长;产业层面,水上运动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专业、业余、商业赛事为驱动,水上运动俱乐部为支撑,水上运动用品制造、销售和运动项目培训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水上运动与互联网、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教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日益融合,水上运动的“长尾”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但我国水上运动产业仍处于成长期,相关的产业配套还不完善,随着水上运动逐渐大众化、普及化,水上运动的产业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且空间巨大。

市十三次党代会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擘画“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城市愿景,并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水上运动发展的政策,为我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注入了澎拜动力。同时,我市水上运动产业资源禀赋突出,海域面积为11713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为760.02千米,拥有丰富的“岛、滩、湾、河、湖”等水上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水上运动产业。2022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35元,人均消费支出32497元,全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了322.5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3118.79元,市民健康意识加强,水上运动消费持续升级。与此同时,我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水上运动船舶码头数量不足,水域使用审批难,审批流程有待简化;市民水上运动技能不足,水上项目普及程度较低,市场需求有待开拓;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产业相关人才紧缺,赛事运营能力有待提高;产业统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相关评价尚未展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对青岛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水上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群众水上运动需求为导向,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水上运动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水上运动产业集聚与融合,打造全球知名水上运动城市和国家水上运动中心城市,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政策,鼓励在产业业态、商业模式、赛事运营等领域创新。

因地制宜,供需并重。立足发展现状,整合区域空间资源,遵循水上运动项目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布局。鼓励扩大市场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高品质需求与高质量供给的匹配互动。

开放合作,融合互促。以赛事为纽带,扩大对外开放,加大与胶东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水上运动产业合作力度,推动与商贸旅游、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大数据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安全发展,绿色低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严守生态底线,在低碳赛事、低碳场馆设施、低碳生产等领域强化治理,实现产业与环境的互促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水上运动产业体系,打造世界著名“帆船之都”,初步建成全球知名水上运动城市和国家水上运动中心城市。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水上运动市场容量明显扩大,产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水上运动赛事表演、休闲服务、装备制造、教育培训等产业业态梯次发展。到2027年,水上运动产业总产出达到80亿元。

——产业基础进一步牢固。布局合理、设计科学、方便实用的水上运动场地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成。覆盖面广、层次多元、形式多样的水上运动竞赛和活动网络基本建立。水上运动项目文化影响力显著上升,打造2处以上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水上运动产业优势条件得到充分发挥,水上运动产业体系逐渐形成,独具青岛特色的龙头带动、岸线支撑、远岛拓展、河湖并重、水陆联动、区域协同的水上运动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业主体更加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深,产业集聚融合纵深推进,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形成30个以上特色鲜明的水上运动俱乐部,每年至少承办2项国家级以上水上运动赛事,形成3个以上国内知名水上运动品牌,帆船产业成为世界知名水上运动品牌。

——产业环境进一步完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土地、水域、人才等要素保障促进政策进一步健全,相关鼓励支持政策日趋精准,企业成本逐步降低,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竞争规范有序,消费环境明显改善。

三、产业布局

(一)龙头带动

突出帆船产业的水上运动龙头作用,突出奥帆基地在全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延长和提升帆船产业链,建设“帆船之都”青岛全球品牌推广中心,形成以奥帆中心为龙头、布局合理、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帆船运动基础设施群,打造世界著名“帆船之都”。发挥奥帆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在市区中心区沿海一带大力发展赛艇、皮划艇、桨板、摩托艇、潜水、滑水、冲浪等水上运动产业,开展高水平水上运动赛事活动。

(二)岸线支撑

充分发挥我市海岸线长、近海水域水质好的优势,东北方向沿海岸线向崂山区、即墨区延伸,西南方向沿海岸线向城阳、西海岸新区延伸,依托第一、二、三、六海水浴场,大力开展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运动。以丁字湾、盐水湾(又称横门湾)、崂山湾(又称北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又称栈桥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等海湾为重点,大力发展桨板、摩托艇、潜水、滑水、冲浪等水上运动产业。

(三)远岛拓展

以灵山岛、竹岔岛、小麦岛、小管岛、女岛、田横岛等岛屿为依托,大力发展帆船、桨板、摩托艇、潜水、滑水等深水域水上运动产业。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拓展海钓等远海水上运动产业,探索发展高空跳水、水上蹦极、深潜、帆伞等极限水上运动产业。

(四)河湖并重

以胶莱河、墨水河、风河等河流为依托,大力发展龙舟、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产业,创造条件开展漂流等极限运动,发展配套休闲服务产业。以少海、月湖、墨河公园等城市湖泊为依托,加大体旅融合力度,完善水上游乐园功能,大力发展划水、水上自行车、划船等水上休闲运动产业。以大型湖泊为依托,发展龙舟、赛艇、皮划艇、桨板、动力冲浪板、摩托艇、钓鱼等水上运动产业。

(五)水陆联动

加大山、海、河、湖、城水上运动产业统筹联动发展力度,形成更为完善的水上运动产业体系。依托崂山、珠山等风景区资源,探索发展漂流等户外水上休闲运动产业。鼓励水上运动综合体开发建设,发展游泳、跳水、滑水、水上瑜伽等水上健身运动产业。加大即墨、城阳、胶州水上运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大市区水上运动培训业发展。

(六)区域协同

以我市国际精品赛事和自主品牌赛事为媒介,推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帆船、风筝板、沙滩运动等水上运动产业交流做深做实,推进经贸洽谈、文化交流和旅游观光纵深发展。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推动胶东经济圈水上运动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完善帆船、赛艇、桨板联盟等平台,举办精品水上运动赛事,探索区域水上运动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径和模式,开发胶东经济圈水上运动旅游线路,推动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


 

青岛市水上运动产业布局图(2023-2027)

四、重点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水上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点、线、面”立体化、多元化的水上运动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做好水上运动基础设施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海洋功能区划等的衔接。科学规划水上运动设施空间布局,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水上运动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

1.加快建设一批水上运动中心。以帆船、皮划艇、摩托艇、桨板、冲浪、潜水等项目为引领,合理规划专业训练区和大众休闲区,改造一批专业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开发一批水上休闲运动中心。支持在龙湾、灵山湾、唐家湾-薛家岛、环胶州湾、东岸前海、崂山风景区、鳌山湾、田横等地区建设集旅游服务、运动娱乐、商业会展于一体的水上运动综合体。在保障防洪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即墨、胶州、莱西、平度、西海岸等公园水域、河流、湖泊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水上休闲运动设施。

2.推动建设各级各类运动船艇码头。综合船艇码头建设运营条件和水上运动需要,结合我市滨海资源和空间发展战略,推进田横码头群、鳌山湾码头群、崂山风景区码头群、东岸前海码头群、环胶州湾码头群、唐岛湾码头群、灵山湾码头群和龙湾码头群等8大码头群建设,重点布局4处邮轮码头、59处游艇帆船码头和13处帆船下水点,将我市打造为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港、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游艇目的地和水上运动中心。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多渠道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运动船艇码头。

3.整合现有水上设施资源。加大现状资源评估力度,摸清水上设施资源家底,明确全市可以布局码头的岸线资源和各类现有水上运动设施。鼓励市南、崂山、西海岸、即墨、胶州等区(市)对符合条件的一般船艇码头、渔港码头等进行功能调整,将其改造为运动船艇码头并向公众开放。加大对现有水上运动设施的改造升级力度,鼓励崂山风景区、唐家湾、灵山岛等区域在现有水上运动设施的基础上完善功能,提升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升级为资源整合有效、设施对接到位的综合性水上运动基地,提升服务能力。

(二)强化赛事活动引领

完善水上运动赛事体系,统筹赛事资源,持续打造专业赛事、业余赛事和商业赛事相结合的独具青岛特色的水上运动赛事格局。积极实施水上运动精品赛事提升计划,打造赛事品牌,不断提升赛事运营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延伸水上赛事产业链条,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

1.完善赛事体系。逐步建立以专业性水上运动赛事为主体、群众性业余水上运动赛事、商业性水上运动赛事为补充的赛事体系。承办好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世界级帆船运动赛事,积极申办世界水上摩托锦标赛、世界桨板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赛艇世界杯等专业性水上运动赛事。鼓励各区(市)政府、运动协会、俱乐部联盟等开发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水上运动赛事活动,推动水上自行车、滑水等各级各类群众性水上运动赛事常态化。鼓励相关企业引进开发商业性水上运动赛事,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赛事需求。

2.打造赛事品牌。积极实施水上运动精品赛事提升计划,打造帆船、桨板等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高端品牌赛事活动,形成重点赛事和潜力拓展赛事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发展适应广大群众品质生活需要、根植于城市文化底蕴与自然禀赋的大众品牌赛事,鼓励各区(市)结合本地自然、文化等资源特色,找准定位,突出优势,继续打造“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山东港口杯”仙境海岸半岛城市帆船拉力赛等自主品牌赛事活动。以特色化、品牌化为重点,大力支持各类体育赛事企业参与水上运动特色品牌赛事的创建。在支持传统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发布赛事信息、播出赛事节目的基础上,创新宣传手段和传播方式,联合相关部门构建体育赛事全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利用各类新兴媒体及社交平台,提供专业赛事服务,参与赛事传播互动。

3.延伸赛事产业链。发挥赛事对水上运动装备、住宿、餐饮、交通、旅游、媒体服务等关联消费的拉动作用,促进水上运动产业链内部业态间的渗透交融、协同创新,推动水上运动产业建链补链延链,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依托帆船、桨板、皮划艇等各级各类赛事,鼓励水上运动装备制造、设施建设、赛事管理、教育培训、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水上运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异业联盟,实现合作共赢。支持水上运动赛事承办单位和运营公司以委托、冠名、特许、广告、战略合作等形式商定赛事商务开发及赞助合作。鼓励相关赛事文化创意衍生品的设计、开发、销售,深化水上运动赛事文化创意内涵,丰富赛事文化产品体系。

(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围绕市场主体发展需求,建立水上运动项目备案制,理顺管理体制。深化水上运动领域“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水上运动社会组织改革,有效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1.建立健全水上运动项目信息登记制。适时出台青岛市体育运动船艇旅游暂行管理办法,对帆船、水上摩托艇、皮划艇、浆板等水上运动项目实施商事登记和事后信息登记制,定期编制信息登记材料清单和登记指南,明确登记的材料、方式、期限、监管规则等内容,通过相关服务场所、政府网站和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公布,引导水上旅游经营者依法登记。向完成信息登记的水上运动项目发放识别号,实行分级分类统一管理。开发水上运动项目信息登记服务管理系统,并及时将登记信息与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海洋发展、文旅、市场监管、海事等相关部门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开展水上运动项目等级评定,监督和引导水上运动项目经营者按照行业标准规范经营。

2.深化水上运动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水上运动项目审批手续流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加强对水上运动赛事、市场经营等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 监管,全面开展“综合查一次”。加快构建青岛市水上运动行业信用体系,完善水上运动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提倡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强化行业自律。稳妥推进水上运动设施功能改造和机制改革,推广水上运动设施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公共水上运动设施服务大提升。

3.推进水上运动社会组织改革。由市体育总会牵头,引导水上运动社团、行业协会、自发性水上运动组织等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市体育产业联合会作用,用好“轮值会长制度”,完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准入,加强从业人员资质培训,推动行业监管机制的建立,推动水上运动产业健康发展。强化水上运动社会组织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行政机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配套政策和监管制度,有效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四)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升级

重点发展水上运动赛事表演、会展、休闲服务、制造、教育培训等业态,强化集聚效应,推动形成水上运动产业集群。

1.强化重点业态发展。大力发展赛事表演业,办好国际国内水上运动高端赛事、自主品牌赛事和商业性赛事。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会展业,培育引进专业赛会机构,提高水上运动会展综合效益和带动效应。大力发展休闲服务业,鼓励开展桨板、帆板、冲浪、潜水、滑水、漂流等水上休闲运动项目,提高运营效益、改善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水上运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涵盖水上运动装备、娱乐设施、安全及救生用品等产品的生产销售集散地。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积极开展帆船运动进校园、欢迎来航海等活动,规范发展水上运动培训市场,引导开发特色课程,探索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水上运动人才的新机制。

2.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强化集聚效应,引导资金、项目、人才集聚,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水上运动与旅游、会展、商务、制造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各环节水上运动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发挥船艇制造企业的龙头作用,完善船艇制造产业链条,打造国际船艇研发制造基地,构建集船艇研发与制造、船艇销售与租赁、船艇运动休闲管理、船艇衍生品开发与经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国际著名、国内顶尖的船艇产业综合集群。鼓励水上健身休闲运动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和聚合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帆船、赛艇、皮划艇、摩托艇、帆板、潜水、滑水、漂流等水上健身休闲项目,依托我市水域资源,吸引中小企业集聚,推动集群专业化与规模化,推动形成水上健身休闲产业集聚区。

3.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强化创新驱动,探索科技在水上运动赛事、场馆、健身等领域的实践和运用,提高水上运动科技服务水平;依托帆船等精品赛事、船艇制造等水上装备龙头企业,吸引研发机构在我市落户,引导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上运动装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聚焦发展水上运动装备制造的研发、设计、销售等高端环节,提高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水上装备知名品牌;进一步优化水上运动服务业、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和吸引一批引领研发创新、装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水上运动龙头企业,保障体育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五)扩大水上运动消费

以争创国家体育消费活力城市为契机,丰富产品供给,扩大水上运动消费人群,实施水上运动消费能级提升专项行动,拓展水上运动消费市场。

1.扩大水上运动消费人群。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打造政府引导、商家让利、全民参与的促消费“组合拳”。持续开展体育消费券配送活动,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参与水上运动消费。依托运动官数字体育saas服务系统、智金卫士等,加强水上运动预付消费资金监管,增加消费粘性。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示范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巡回演讲等形式宣传推广水上运动文化,引领水上运动消费新风尚,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提高消费者水上运动技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培训,满足大众多元培训需求。开展水上运动进校园活动,鼓励中小学组建水上运动队,普及和推广水上运动,培养青少年水上运动能力和消费习惯。

2.提升水上运动消费能级。积极举办水上嘉年华、水上运动产业博览会等活动,搭建起“一站式水上运动消费服务”的新型体育展会模式。创新水上运动消费模式,推动水上运动产业与旅游、文化、互联网融合发展,形成水上体育旅游、智慧水上运动等水上体育消费新业态。依托水上运动公园、营地、旅游景区、运动中心、训练基地、水上运动综合体等平台载体,打造体育产品互动体验区、体育品牌展示区等沉浸式体育消费新场景。规范水上运动市场管理,用好“体育消费纠纷巡回法庭”,加大消费者权益保障力度,发挥体育产业诚信联盟领头羊作用,提升水上运动产业经营信誉度。

(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水上运动 ”产业深度融合模式,创新“水上运动 旅游”“水上运动 文化”“水上运动 互联网”等多要素、多维度产业融合模式。

1.推动水上运动 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乘帆品海体育旅游品牌,推进山、海、河、湖等旅游资源与水上运动融合,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水上运动旅游精品景区、线路、赛事和目的地等精品项目,推进集水上运动、商贸和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建设。支持水上运动与民俗节庆活动融合开展,鼓励举办水上嘉年华活动,推动水上运动同游、购、娱、乐、展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引导旅游企业推广水上运动赛事活动旅游,鼓励旅行社结合水上运动赛事活动设计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线路。支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积极举办形式丰富、参与体验性强的水上运动赛事活动,形成一批体现水上运动旅游融合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2.推进水上运动 文化融合发展。加大水上运动公益广告宣传力度,依托奥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普及水上运动知识,推广水上运动文化,营造水上运动氛围。充分发挥水上运动名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水上运动城市形象大使,水上运动推广普及与水上运动城市品牌国际宣传结合,培育具有优秀品德和良好运动成绩的水上运动明星,打造水上运动赛事活动文化品牌,积极开发水上运动文创产品,鼓励消费者参与水上运动文化创意体验活动,扩大水上运动文化消费。开发水上运动文化展演,举办水上运动文化论坛,办好中国(青岛)国际海洋体育大会,挖掘水上运动文化价值,培育体现时代精神、带有本地特色的水上运动文化品牌。依托灯光秀、无人机表演创新水上运动文化传播模式,开展水上运动文化艺术创作,形成青岛水上运动文化高地。

3.推进水上运动 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水上运动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用好“青岛市全民健身一张图”,提升水上运动场馆及赛事的数字化运营水平,打造群众身边的水上运动生态圈。开展线上和智能水上运动赛事活动,探索举办水上数字体育运动会,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数智水上运动。完善“青运动”功能,增加水上运动模块,完善项目推广、门票销售、信息查询、运动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水上运动智慧化服务机制。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水上运动用品制造业领域应用,发展高端智能水上运动用品制造业,打造水上运动智能用品产业集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全面领导,积极推动海事、水利、环保、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工作新格局。加强政府部门、俱乐部及有关企业的交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上运动产业发展。

(二)健全政策体系。切实落实国家支持水上运动发展的各类政策,择机出台水上运动项目促进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对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建立健全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统计制度,建立水上运动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统计核算方法和数据发布机制。

(三)优化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统筹资金重点扶持水上运动品牌赛事、公共船艇码头、水上运动休闲中心等示范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开发适合水上运动企业的小微金融产品,支持水上运动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水上运动保险产品。

(四)注重人才培养。鼓励高等院校、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业机构分层分类培养一批水上运动项目开发、市场信息分析、客源市场开拓、企业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研究、赛事运作、安全救援等复合型、专业型水上运动专业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交流,构建多层次的水上运动人才队伍支撑。 

(五)强化安全生产。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水上运动监管责任主体,压实监管责任,加强对水上运动项目运营和赛事服务的安全监管,确保生产安全。

(六)推进规划实施。同步出台《青岛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把发展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严格问责。严格监督考核,对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字体: 】【】【】

青岛产权交易所

  •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深圳路156号国金中心9号楼15层
  • 邮编:266100 业务咨询电话及邮箱:请点击查看
  • 技术部门咨询电话:0532-66718922
  • 监督举报电话:0532-66718919

司法拍卖二维码青岛司法拍卖

微信二维码青岛产权交易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