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青西新管字〔2023〕58号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1日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体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的通知
各大功能区管委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管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单位:
《青岛西海岸新区体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已经管委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2023年12月31日
青岛西海岸新区体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建设决策部署,推动体育强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区体育事业的战略定位,以建设体育强区为目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高竞技水平,持续提升体育产业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6年,群众体育形成政府引导、镇街社区全覆盖、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深入人心,健身赛事活动形成体系,科学健身指导走进群众身边,国民身体素质稳步提升;体育人才培养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后备人才培训网络健全的发展格局,青少年体育素养明显提高,运动项目布局及结构更加优化,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体育产业形成以赛事经济和户外运动为驱动,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制造、体育服务等业态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时尚体育”的各种新业态紧随时代节奏快速推广普及;体育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成效突出、品牌赛事集聚效益显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育强区初步建成。“体育之城”日益成为新区“第五张名片”,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标准。
三、主要任务
(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优化提升行动
1.打造全民健身生态圈。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新建居住区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新建居住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增加智能健身器材配置,完善新区“8分钟健身圈”。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公园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绿道、健身步道建设,完善山头公园、口袋公园运动健身功能。推动大型体育场馆和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群众开放。到2026年,建成时尚体育公园4处、以笼式多功能运动场为主的运动场地150处、智能健身设施15处,新建或改扩建健身步道130公里以上、健身设施300处。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以上,居于全市全省前列。〔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各镇(街道)〕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发挥镇街、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行业协会作用,积极组织“老中青少幼”等各类群体参与的健身活动。每年举办区级赛事活动100次以上,各镇(街道)举办赛事活动4次以上,各村(社区)举办赛事活动2次以上,打造“全民健身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2%以上。高质量举办新区第二届全民运动会,广泛开展社区运动会,创建1处省级、10处市级体育特色社区。倡导“每天运动1小时、经常跑步5公里、快乐健行8千步”健身理念,形成“让运动成为习惯,让体育融入生活”的社会风尚。〔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各镇(街道)〕
3.强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每千人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达到4.5个以上。设立社区健身活动站点,每个站点至少配备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95.5%以上。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建设,搭建集“8分钟健身圈”电子地图、赛事活动、运动社交等于一体的智慧体育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各镇(街道)〕
4.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发挥体育总会枢纽作用,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基层健身团体发展,建立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发展壮大。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行业性、专业性、技术性等非行政职能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扶持体育社会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项目、社会公益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内生发展动力。到2026年,体育协会达到50个,体育俱乐部160家,村(社区)全民健身网络组织全覆盖。〔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行政审批局,各镇(街道),各协会、俱乐部〕
(二)竞技体育实力整体跃升行动
5.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高水平备战青岛市第六届运动会。实施夯基、强中、突尖发展战略,加强夺金项目建设。推进“三大球”振兴发展,力争保持全市前列。深入普及田径、足球、游泳等基础项目,巩固提升射击、皮划赛艇、帆船、空手道等优势项目,积极突破摔跤、跆拳道、羽毛球等潜在优势项目,有效拓展体操、健美操、轮滑等技巧性项目,大力发展冰球、花样滑冰等冰雪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区优秀运动队建设,探索实践区校联办、区企联办和协会共办等办队模式。到2026年,建立竞技体育项目训练基地不少于30处,参训人数达1000人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全面跃升。(责任单位:区教体局)
6.推进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改革。实施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二集中”办学模式,依托区域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源,实现运动员体育技能、文化素质双提升。拓宽学生升学渠道,建立小、初、高“台阶式”人才输送通道,打造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加大高水平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实施“金牌教练员引聚计划”“优秀中青年教练员成长计划”,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和优秀教练20-30人。向市级以上各专业队、各级职业俱乐部输送运动员不少于100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责任单位:区教体局)
(三)体育产业发展提速升级行动
7.推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及时做好对外宣传和推介,对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形成一定吸引力。充分发挥体彩公益金在支持体育事业发展方面积极作用,鼓励高水平赛事举办、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社会投资体育场馆建设、省级及以上体育园区创建,打造体育产业发展新引擎。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体育领域市场主体监管。〔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道)〕
8.加大体育项目引育力度。招引知名体育企业总部、赛事经纪公司、文体旅融合企业、职业俱乐部入驻新区,培育一批体育赛事运营策划企业。强化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羽协分总部落户新区,积极申办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助力青岛国信篮球、青岛西海岸足球、青岛西海岸女足、青岛红狮足球等俱乐部高质量发展,协调筹建青岛西海岸羽毛球、赛艇等俱乐部,推动职业体育突破发展,让各类“西海岸队”叫响全国。加快中国羽协青岛训练比赛基地、灵山湾奥体中心、风河生态运动公园、淮河路国家级体育产业创新基地、永保国际文体公园等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启用,提升高端体育赛事承载力,形成区域内体育场馆均衡分布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硬实力”,促成一批分站赛、巡回赛、积分赛等赛事长期落户新区。进一步加快足球场地等硬件建设,打造精品足球赛事,推动足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做强职业足球,做大群众足球,助力新区足球影响力全面提升。全力推进唐岛湾赛艇训练比赛基地建设,做好赛艇项目社会培训和普及推广,推动唐岛湾、灵山湾、古镇口等优质海岸区域实现“四季有水上运动”,形成“东海岸帆船、西海岸赛艇”的新局面。〔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司法局、区会展办,各镇(街道)〕
9.激发体育市场发展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体育企业积极提供合适的消费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今天的体育消费就是投资明天的身体健康”的良好氛围。推进体育制造业提质升级,助推泳帽、洗冰车、蹦床等体育器材制造业发展壮大,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体育装备品牌。健全完善以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等为龙头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发挥体育消费券引导撬动作用,挖掘体育消费潜力,打造节假日体育消费、夜间体育消费、观赛体育消费等体育消费新场景,提升群众体育消费满意度。到2026年全区人均体育消费超过3300元。推动体彩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力争三年体育彩票累计销售额超过20亿元。〔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商务局、区会展办,各镇(街道)〕
(四)青少年体育突破提升行动
10.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元参与的体教融合机制,持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体育教师,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兼职、入职通道。探索与俱乐部合作新路径,实施小、初、高体育后备人才贯通培养。持续推进羽毛球、足球、帆船、赛艇等奥运项目进校园,深化校园足球改革。加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学校建设,积极打造区级高水平学校运动队。(责任单位:区教体局)
11.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深化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夏(冬)令营制度,构建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一体化竞赛体系,提升青少年体能素质,挖掘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每年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区长杯”、“体彩杯”阳光体育联赛,各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和2次竞技与趣味相结合的校园运动会。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开展课后公益性体育培训,参与举办青少年体育比赛,普及体育运动技能。(责任单位:区教体局)
(五)高品质体育赛事集聚区建设行动
12.承办国际国内高端赛事。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招引创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提升赛事品质,打造国内一流的体育赛事集聚区。积极打造“1+5+n”赛事机制的新区模式,具体包括每年至少举办1项国际赛事、5项全国高水平赛事;同时承办青少年国际沙滩橄榄球邀请赛、全国海岸赛艇冲刺邀请赛、全国桥牌大师邀请赛、全国运动训练竞赛联盟操舞联赛、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等高级别体育赛事,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组织举办好山东省u系列冰球联赛、青少年帆船俱乐部联赛、大学生篮球联赛等省内知名赛事,扩大城市影响力。持续举办好亚洲海岸赛艇大师赛;积极申办2026世界海岸赛艇锦标赛暨世界赛艇沙滩冲刺总决赛、国际国内羽毛球等高端赛事;争取举办顶级联赛“揭幕战”,推动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职业俱乐部均实现新区主场比赛。〔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13.擦亮自主赛事品牌。发挥新区山、海、湾、滩、岛自然优势,因地制宜举办彰显城市内涵特质的自主品牌赛事,实现赛事运营对城市发展效益最大化,推动灵山湾、大学城、董家口等区域经济社会较快发展。高水平举办青岛西海岸全程、半程马拉松,争创“国家金牌赛事”。举办哈舅沙滩跑、沿齐长城系列城市定向赛等特色赛事,提升城市特色地标知名度。引导本土企业参与,打造“明月海藻杯”“尊师公益联盟杯”“中外企业联合会杯”“西海岸足球甲级联赛”等系列冠名赛事,丰富群众体育生活。积极推动“校城融合杯”系列活动,及时沟通协调各驻区高校,在持续举办好各高校足球、象棋等联赛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好篮球、羽毛球、电竞、路跑等赛事,全面推进校城融合。举办滑雪精英挑战赛、冰球比赛等冰雪赛事,促进冰雪运动普及提高。围绕帆船、帆板、冲浪、潜水、摩托艇、海岸赛艇等新兴体育项目,打响海洋休闲赛事品牌。挖掘民俗特色,举办“三农”主题的村ba、村超、村网球等赛事活动,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特色乡村、精品路线,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各镇(街道)〕
(六)高层次体育事业融合发展行动
14.促进体育与多行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养老、科技等融合发展,打造以体育赛事为主导的特色城市旅游空间,形成高端化、专业化的城市体育休闲旅游集聚区。创新体育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加快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体育领域的实践运用,实现重大体育赛事与旅游、餐饮、住宿、交通、传媒等上下游行业深度融合,充分凸显体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科协、区民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区卫健局,各镇(街道)〕
15.促进区域体育合作交流。主动服务和融入沿黄河流域、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以篮球、足球、帆船、赛艇项目为基础,探索区域体育一体化发展路径和模式。通过赛事联办、产业协作、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合作成果,促进区域体育规划衔接、政策联动、项目共推。〔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发改局、区文旅局,各镇(街道)〕
(七)高水平时尚体育特色品牌打造行动
16.加强特色品牌打造宣传。立足新区地域特色、经济特色、文旅特色、体育特色,加强与国际时尚体育团队、体育公司合作,推进时尚体育达人、时尚体育赛事、时尚体育产业、时尚体育节、时尚体育消费、时尚体育健身、时尚体育地标等各类要素集聚耦合,打造时尚体育特色名片。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凝聚品牌理念和思想共识,提升时尚体育品牌知晓率和认可度。(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文旅局、区广播电视台)
17.推进时尚体育文化建设。聚焦健康、绿色、低碳环保、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时尚体育新元素的深度应用,赋能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建立新区体育名人名录,树立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典型。发挥新区体育明星影响力和感召力,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讲好时尚体育故事,传播体育正能量。(责任单位:工委宣传部、区教体局、区文旅局、区广播电视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体育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合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公众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完善、法治保障健全的“大体育”发展格局。
(二)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将体育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增加体育事业投入,保障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修订完善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保障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设施项目必要用地。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运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
(三)强化监督落实。建立目标管理和动态监测长效管理机制,逐年逐项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贯彻落实措施,强化跟踪反馈,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青岛司法拍卖
青岛产权交易所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产权交易所